一颗枣核进肚危害有多大?2位老人都因此导致肠穿孔,“囫囵吞枣”要不得!

小说《神雕侠侣》中,裘千尺练成了“枣核功”,吐出的“枣核钉”杀伤力巨大,这毕竟是小说,如果现实生活中有人说“枣核杀伤力巨大”,估计要被人嘲笑。但是,今天这篇文章将颠覆大家的认知——有时候,称枣核为舌尖上的“暗器”真的一点都不为过!

每年,我院肛肠外科都会收治多例因误吞枣核而导致穿肠破肚的病患。近日,就有2位老人因枣核导致肠穿孔、腹内严重感染高烧而入院治疗。因此小编提醒:囫囵吞枣,要不得!

 

惊!中招“枣核钉”的老人们有个共性

病例1

陈奶奶,80岁,就诊时左下腹剧烈刺痛两天并伴有高烧,当地医院急诊腹部CT显示乙状结肠异物穿孔,转至我院急诊手术治疗。初诊肠穿孔,术中取出一枚长度为2.5厘米、最宽直径为0.4厘米的“枣核钉”。

病例2

应奶奶,76岁,就诊时上腹部剧痛17小时伴有高烧,当地医院急诊腹部CT显示回盲部憩室炎、食管裂孔疝,转至我院急诊治疗。初诊结肠穿孔、弥漫性腹膜炎、脓毒血症,术中取出两枚长度为2厘米、最宽直径为0.3厘米的“枣核钉”。

这2位老太太平时口福好,三餐和零食不挑嘴,入院前曾食用过不少红枣或含枣食品。由于两人年纪偏大,全口佩戴假牙,口腔对异物的感知不够明显,是造成“囫囵吞枣”的根本原因。

生活中,鲜枣清甜,是大家喜爱的水果;干枣则常常作为辅料被加工进各种食物中,比如粽子、发糕中就会加入干枣或蜜枣,还有各类滋补的膳食中也多见枣子来提味、点缀等。吃枣的花样多了、机会多了,中“枣核钉”的概率也会增加。

我院肛肠外科主任王建平说:“据不完全统计,中‘枣核钉’入院治疗的人群中,像这2位老太太一样年纪偏大且满口佩戴活动义齿(假牙)的比例非常高。特别是每年端午节前后,此类人群收治数量较平日会有所增长。”

因此,年纪偏大、佩戴全口活动义齿的老人,通常建议从源头上杜绝“囫囵吞枣”,尽量食用剔除内核的枣子及含枣食物,进食时需细嚼慢咽、避免谈笑,以防“漏网之鱼”。

最怕“枣核钉”体内历险“不走寻常路”

“枣核钉”从口入,滑过喉头后,就在人体内开启了曲折而漫长的“历险”:长度较小、两头较为圆滑的“枣核钉”,可能“乖巧”地通过食道进入胃,再进入十二指肠、小肠、大肠,最后从肛门排出,全程有5~8米长,历时1~2天;若“枣核钉”长度稍长、两头较为尖锐,就可能“不走寻常路”,卡在食管狭窄处、扎进食管壁,甚至扎进胸主动脉,或是扎穿肠子、进入腹腔,也有可能是横扎在肛门口上……

因此,除了肛肠外科的医生会碰到中“枣核钉”的人群外,耳鼻喉科、胸外科、消化科的医生也对这类患者不陌生。针对“不走寻常路”的“枣核钉”,医生会根据扎的不同部位进行相应的处理。

中招“枣核钉”来医院治疗的患者,会经历较大的疼痛甚至出血,有些胃镜下可取出异物,有些需要开腹手术。经过治疗,枣核能够顺利取出来的都是幸运儿,但后续也存在感染等风险,比如严重腹腔感染可能危及生命!还有一些患者,因为枣核扎穿食道,损伤了胸主动脉、胸主动脉重要血管结构,最终导致大出血无力回天而丧命!

因此,大家一定要时刻警惕这个舌尖上的“暗器”!

不幸中招“枣核钉”,该怎么办?

“不小心吞下枣核,有明显的卡顿感和痛感,请务必不要吞食其他食物,立即就医。”我院消化科主任叶斌说,“第一个是防止枣核扎得更深或对食道的损伤更大,第二个是有利于内镜下快速取出异物,并且降低误吸的风险。”

如果误吞“枣核钉”时无障碍感,吞下后也未有疼痛感,也不必过于惊慌,请先暂缓当下的进食,避免剧烈运动,并仔细观察、“探索”此后每次大号产物中是否有“枣核钉”。

如在48小时内感受到胸疼或胃疼或肚子疼,请立即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就医,并告知医生吞咽枣核的时间、枣核的大小等,以帮助医生快速确定诊疗方案。

文章来源 | 肛肠外科

文字 | 徐   杰

图片 | 陈泳伟

排版 | 刘乃维

审核 | 王建平

相关文章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57822858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lszxyy@qq.com

门诊工作时间: 上午上班时间:8:00-----11:30 夏令时:下午上班时间:14:00------17:30 冬令时:下午上班时间:13:30------17:00 急诊24小开放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